英语英语 日语日语 韩语韩语 法语法语 西班牙语西班牙语 意大利语意大利语 阿拉伯语阿拉伯语 葡萄牙语葡萄牙语 越南语越南语 俄语俄语 芬兰语芬兰语 泰语泰语 丹麦语 丹麦语 对外汉语 对外汉语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德语阅读 » 德语诗歌 » 正文

德语诗歌赏析:巴罗克时期-弗莱明 An sich

时间:2012-05-26来源:互联网 字体:[ | | ]  进入德语论坛
(单词翻译:双击或拖选) 标签: 巴罗克时期

       保罗·弗莱明为德国17世纪著名抒情诗人,毕业于莱比锡大学。1633-1634年随荷尔斯泰因公国的公使去莫斯科,1635  1639年又陪公使前往波斯。这些经历均反映在他的诗作之中。他的创作深受奥皮茨的影响,他用拉丁语写的诗也颇有名气。选诗2首:

 



 

  威廉·屈尔曼在分析此诗时指出:“弗莱明在宣传所谓新斯多噶主义( Neostoizismus)的道德要求”。斯多噶主义产生于公元前300年的希腊,产生的社会背景为战乱和社会的不安定。这种哲学思想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道德精神,而不需要物质条件,因此斯多噶主义后来转义为恬淡寡欲。德国三十年战争的灾难使知识界又在斯多噶主义中找到精神寄托,因此出现所谓新斯多噶主义思潮,而这种思潮又与基督教思想相一致,故有广泛影响。诗人也不免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

  此诗为遗作,发表于1641年,可视为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对后人的希望。诗的题目点明是自我对话或独白,当然也是写给读者的,这是一种自谦的手法。第1行中的两个“尽管如此”都是指三十年战争的战乱、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的惨状。此词的重复使用可见其分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仍要求自己和大家不要灰心,不要绝望。第2行中的“幸福”一词更接近于“命运”,因此这行的意思为:要面对命运,不要妒忌别人,保持自己的恬淡寡欲;第3行:要满足自己的现状,不要把忍受看作是痛苦;第四行:幸运、美好的时代就会来临。这实际是自我安慰而已。

  第2节:你的欢乐,你的忧伤,都该看作是注定的【为你选出来的),接受你的(命运注定的)厄运,不必去悔恨。“厄运”总是客观强加于人的,从宗教意义上说是命中注定的;从社会现象上说是弱肉强食。总之受害者是无能为力的,还不如超脱些好。这也是一种阿Q精神。下两行:(自觉地)去做你该做的事,别等别人要求,你希望的  将能实现。注意助动词“可能”的限定,人们到此地步还能抱什么希望值得怀疑,而“实现”更是未知数,诗人如是写也只是一种安慰而已。

  第3节:可是人们不是在歌颂幸运和抱怨不幸吗?回答是:幸与不幸全在于人的自身,一切都是命运注定的,不信请看周围世界。你也不例外,既然如此,就别去妄想。这里诗人说的是:既然人们对客观世界(对命运)无能为力,不如就听之任之,以求自安。

  第4节:因此,当你想有所作为时,你得先自省,看看能做些什么。谁能控制和掌握自己,谁才能成为世界的主人。遗憾的是这里的“世界”实际上小得可怜,因为其前提是“命运”。

  全诗的中心是要求人们听从命运的安排,但诗中写出的对战乱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和渴望安宁的愿望不无可取之处。我们不能超越时代苛求诗人。这是首十四行诗,用的是亚历山大格。有关此格律请见对奥皮茨的十四行诗的解释。

 

顶一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键词标签
热门搜索
论坛新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