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英语 日语日语 韩语韩语 法语法语 西班牙语西班牙语 意大利语意大利语 阿拉伯语阿拉伯语 葡萄牙语葡萄牙语 越南语越南语 俄语俄语 芬兰语芬兰语 泰语泰语 丹麦语 丹麦语 对外汉语 对外汉语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德语阅读 » 德语文摘 » 正文

德语中来源于日语的词汇

时间:2012-10-19来源:互联网 字体:[ | | ]  进入德语论坛
(单词翻译:双击或拖选) 标签: 日语
    从“Aikido”(合气道)、“Karate”(空手道)到“Sushi”(寿司)、“Tofu”(豆腐)再到“Zen”(禅)——主要是从20 世纪开始,德语中吸收了500个来自日语的外来词;对比之下,虽然当前“中国风”劲吹欧洲,却只有50个中文词进入德语。芭芭拉•哈施克(Barbara Haschke)和戈特希尔德•托马斯(Gothild Thomas)在这方面的语言学研究中查阅了各类专业词典、百科全书和外来语词典,如最新版的《杜登词典》(Duden)、《布洛克豪斯百科全书》(Brockhaus)和日德词典,得出了以上结论。
    从学校的历史课本中,我们就已熟知一些体育、精神、艺术、经济、烹饪和考古方面的日语词汇是如何进入德语的。16世纪葡萄牙的传教士就曾将几个概念性词汇带回欧洲。而日本闭关锁国的年代(1600至1853年),只有很少的日语词汇流入欧洲。如“Soja”(黄豆)或“Ginkgo”(银杏)为人所知。 J.C.A.海泽(J. C. A. Heyse)的外来语词典在1901年的时候仅收录了“Aucuba”(桃叶珊瑚)、“Bonze”(和尚)、“Geisha”(艺妓)、“Japan” (日本)、“Mikado”(“御门”或“帝”,即天皇)、“Nippon”(“日本”)和“Soja”(黄豆)。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歌剧和轻歌剧,如英国人吉尔伯特与沙利文(Sir William Schwenck Gilbert & Sir Arthur Seymour Sullivan)写的《日本天皇》(Der Mikado oder Ein Tag in Titipu)、意大利人普契尼(Giacomo Puccini)写的《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中所展现的梦幻世界发挥了文化桥梁的作用,但也在欧洲人头脑中形成了一种不甚真实的日本形象。在美国和欧洲巡演的川上贞奴(Kawakami Otojiro)让“Harakiri”(切腹)出了名;20世纪下半叶,关于“Shôgun”(将军)的电视剧或论述日本经济腾飞年代的标题带有 “Kaisha”(公司)的书籍促成了日语概念的流行。
 
 
    “单”鹿变成“双”鹿
 
    也有不少词汇在进入德语的过程中发生了意义、内涵和应用范围上的变化。上文提到的两位作者有资料证明,它们在融入德语句法时经常是问题重重的。她们使用的词典在说明这些词语法上的词性、格或复数时显得不够确定:“对‘切腹’这个词《杜登》也列出了它的复数:das Harakiri, die Harakiris。人们会问:“‘切腹’真的能有复数吗?是47名武士切一次腹,还是47名武士切47次腹?”
    令人惊愕的还有,一些被德语采用的词语如今在日本已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Fudschijama”(富士山,摘自《杜登》)在日本已被写成 “Fujisan”,“Harakiri”被称作“Seppuku”;皇帝今天叫做“Tennô”(天授的统治者),而不再是“Mikado”(尊贵的门)。
    有几个出于善意而生造的德日复合词也显得滑稽,这种词的前半部分通常来自日语,但需要后半部分德语词的辅助说明,否则根本不知所云。例如 “Bonsaipolitiker”(盆栽政治家,形容无能,只弄得出微事、办不到大事的人)或“Kamikazefahrer”(神风突击队员,意为开车飞快不顾安全的司机),偶尔还有叠字词如“Sikahirsch”(shika和Hirsch同义),即是“Hirschhirsch”(鹿鹿)。
 
 
   
电子宠物和海啸
 
    现在的某些词汇看上去是真正的日本原装,实则是当代日文和英文混合的产物,例如Karaoke(卡拉OK)和Tamagotchi(一款电子宠物鸡): Karaoke是由kara(空的)和oke(英文中合唱团的缩写)组成的;《杜登》词典则把Tamagotchi解释为“小的、蛋形的电子产品,在其显示屏上会出现一个虚拟形象,可以通过特定的声学信号像饲养生物一样饲养它。”根据其发明者的说法,这个词是由日语里的Tamago(蛋)和外来词 watch(钟表)组成的,尾音节chi意为小的。
    更为奇特的是,有些词汇看似日语,实则是真正的英语单词的组合,例如电脑游戏中的形象Pokemon(口袋妖怪,pocket monsters)。相反,另一些一眼看去貌似源自西方的词汇,如Tycoon(大亨)和Bonze(和尚)则真的拥有亚洲血统:日语taikun(日文汉字为“大君”)是对强大将军(Shôgun)的尊称,在英语中则演变成tycoon,用来称呼经济界的大老板。
    Bonze这个词(原为bôzu,日文汉字为“坊主”,即佛教僧侣)经由葡萄牙传教士的中转,是最早从日语进入德语的词汇之一,在1901年出版的《海氏外来语词典》中就能找到这一条目:“日本和中国佛教的僧侣;也形容迷信的教士”。现代的词典则在把它解释为“佛教僧侣”之余,还附加上了在德语中新增添的含义:“高层、远离民众的行政官员。”

    原则上来讲,德国人使用日语词汇,是为了描述在他们的母语中所缺乏的日语概念——如海啸(Tsunami)、禅(Zen)、人力车(Rikscha)和 Tamagotchi。比如海啸Tsunami(日文汉字为“津波“或“津浪”)——在描述2004年那场极大的自然灾害时,媒体上常用来作为德语本土词汇Riesenwelle、Flutwelle或者Springflut(三者均意味海啸)的替代词语。 

顶一下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键词标签
热门搜索
论坛新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