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无害”,“质量保证”或者“顶尖品牌”:食品包装上有数百种产品认证标志,有些有意义,但很多只是为了抬高身价。我们在这里向您介绍5个真正好的标识,以及5个您一定要绕着走的标识。
小标识有大市场。80%的德国人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至少有一次只是因为产品上的标识而做出了购买的决定。明斯特应用科技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消费者普遍愿意为有标识的产品多花一些钱。但另一方面,有一半的消费者,并不知道这些标识代表什么意思。而这还只是针对21种常见标识的调查结果。
而市面上的各种食品标识有数百个之多。到底数量几何,没人知道,而且也根本数不清,因为不断有新标识面世。“任何人都能发明个什么产品保证,设计个Logo,然后把它贴在自己的产品上”,“食品观察”网站的安德里亚斯·温克乐(AnreasWinkler)说。很多所谓的质量标识其实只是广告设计而已。其表现的内容,根本没什么标准可循,更谈不上经过检验。
无法忽视的混乱
即便有些标识有着明确的标准和独立的监控机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也没多大意义。有些标识针对一些特定的受益群体,比如“对海豚无害的渔业捕捞方式”。而有些标识涉及的标准太复杂,消费者根本毫无头绪,比如欧盟生态食品标识,其标准说明书有将近100页。有些标识由独立机构颁发,有些则是行业或企业集团自己鼓捣出来的。有些标识的内容范围相互补充,有些相互冲突,还有一些则相互重叠。同一个标识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级别、不同领域的产品上。简而言之,标识领域一片混乱。
食品观察网站并不反对食品上的标识,但希望有关各方能够颁布信息更明确的标识。另一些消费者保护组织则只承认很少的几个产品标识。消费者组织Label-online对广为人知的几种标识进行了评测,特别推荐了几个被评为“非常好”的标识。
《南德意志报》网站向几个消费者组织(巴伐利亚州消费者协会,aid信息机构,食品观察)征询意见:这几个组织都认同的唯一一个标识就是有机食品标识(Bio-Siegel)。此外,获得较多肯定的还有公平贸易标识(Fairtrade-Siegel),和海洋管理委员会捕捞认证(MCS-Fischerei-Siegel)以及一个全新的产地认证。
有机标识
“非常值得推荐”,Aid信息机构的哈拉尔的·赛次(Harald Seitz)说道,该机构由消费者保护部资助。食品观察,巴伐利亚消费者中心也极力推荐该标识。
无论是德国的六角形有机标识,还是欧盟的装点有星星的有机标识,都获得了好评。赛次称“两个标识的标准是一致的”。德国的标识历史更久,不过其实已经被欧盟标识取代,但鉴于消费者对它的高度认可,仍然存留于市面上。两种标识都有明确的准入标准,并由国家进行监管。
有机协会的标识(Biokreis,Bioland, Biopark, Demeter,Ecoland, Ecovin, Gäa 和Naturland)获得了好评。这些标识的标准甚至比欧盟有机标识的标准更高。“虽然有机协会颁发的标识不是由国家管控”, 巴伐利亚州消费者保护中心的丹妮埃拉·克雷尔(Daniela Krehl)说:“但也有独立的资格认证机构进行监管”。而阿尔迪、丽迪尔等连锁超市集团的自有有机标识,一般而言不会比欧盟的标准更高。
海洋管理委员会标识
Aid和Label online网站推荐MSC认证,获得该认证的水产品来自可持续的渔业捕捞方式。该标识的颁发流程透明,认证标准的制定有独立机构参与。当然标准制定上也有捕鱼业和水产流通的参与。这拉低了的该标识的可信度,“不过总好过那些没有标识的水产品”,赛次说。
公平贸易标识
“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经历了数十年发展,获得国际认可的标识”,赛次总结道。克雷尔也称赞其“标准明确,管控可信”。但她也指出一个“有问题”的发展:最近颁发了一种简化版的公平贸易标识。获得这种标识的食品,其配料无须100%来自公平贸易。比如,只要配料中的可可或糖来自公平贸易,而无所谓其在产品中所占的百分比,该产品仍可获得标识。这种标识的背景是白色的,而严格的公平贸易标识的背景是黑色的。“消费者真的知道,这两种标识的标准不同么?”,克雷尔质疑道。
公平贸易协会TransFair对降低标准作出了回应。其基本原因是:“公平”并不像“有机”那样有着可量化的标准。任何人都可以声称自己的经营方式是公平的。
产地窗口标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产地认证标识的发展都十分混乱。2012年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市面上大约有150种产地标识。对于产地的理解,各个标识有很大差别,执行标准也不统一。而今,一种全新的“令人激动”的地区标识上市。在这种被称为产地窗口的新标识上,产地的定义(是县,联邦州,还是特定的某个地段),以及来自哪里的何种成分比例多少,消费者都可以一目了然。
而有些认证标识往往会让消费者落入虚假宣传和故意误导的骗局中。
带有“不含”字样的标识
“不含口味增强剂”,“不含人工香精”,“不含添加剂”——尽管这些声明都以一种看似严肃的标牌出现在商品包装上: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商品标识,而只是配料说明而已。Label-online的项目负责人萨菲尔·罗伯特(Saphir Robert)解释道,即便这些配料说明属实,这些经常在食品广告中出现的字眼,往往也是断章取义的文字游戏。
如果某个生产商弃用味精,他往往会用酵母味素代替,而这两类东西都差不多。而香精往往并不像消费者想象的那么自然。如果包装上写着“天然香精”,那必须提取自天然原料,不过所谓的天然原料很可能是锯末。“消费者无论如何都应该看一看包装上用小字印刷的配料表”,罗伯特说。
但“不含转基因标志” (OhneGentechnik-Siegel)就不同了。消费者保护组织推荐带有这个标识的商品,因为这是由国家监管颁发的标识。但另一种无转基因标识“frei von Gentecnik”的标准就并非绝对了:带有该标识的肉类、鸡蛋和牛奶可能来自那些在规定日期内使用转基因饲料饲养的家畜。
质量管控标识,只是商品广告的另一种形式
“经过验证的高品质”,“严格监管的种植方式”:这些标识意图表明商品不凡的品质,但这说辞实在空洞无物。“哪有不经质量控制就能流入市场的食品?”,aid信息机构的哈拉尔德·赛次评论道。
有些验证标识毫无意义,比如费森尤斯研究所颁发的质量标识。“一般情况下,这类标识表明企业的质量管理更加严格”,巴伐利亚州消费者保护中心的丹妮埃拉·克雷尔说。但实际情况是该标识的检验要求,并没有比国家规定的更严格,而消费者对相关标准也一无所知。
自我标榜高质量的标识
“高级”,“金标”,“最强”,“某某佳品”。这些貌似标识的说辞只是商家的广告而已,根本没经过验证。
而有些机构颁发的此类标识也让人心存疑问。比如,《食品报》向各类食品中最畅销的100种产品颁发了“顶尖品牌”标识。而这些产品的大卖,是因为质量可靠还是因为营销得法,就无从得知了。相比之下,《食品实验》杂志颁发的“年度产品”标识更有说服力一些。这个称号来自消费者的问卷调查。不过候选产品还是由杂志社自己挑选的。
传统工艺标识
“使用古老的传统工艺”,“古法良方”:这些标识看起来似乎历史悠久,但对所谓的传统是什么,存世多久,都语焉不详。在食品投诉网站Lebensmittelklarheit.de上,消费者保护中心建议消费者:无论商品包装看起来有多复古,都要仔细阅读配料表。如果配料表上频繁出现人造添加剂或复杂配料,那肯定只是假借传统之名罢了。
但有个标识大不一样——欧盟的GTS标识,即“有保证的传统特产”标识,它确保了该产品使用了与传统一致的生产工艺。比如,马苏里拉奶酪常常贴有这个标识——但这个标识的缺点也暴露无遗。你会发现,作为一种传统的意大利奶酪,无论是出产在意大利,还是某个北欧国家,都有资格贴上这个标识。
农庄标识
“幸运农庄”,“欢乐农庄”,“忠厚农民”:很多大型食品集团也喜欢在他们的产品上印上这样的标识。有时候包装上还有所谓农庄的图片衬托着产品,显得格外可信。不过,即便真有农庄起了这么一个喜人的名字,也并不代表它的产品质量就一定好。
这些标识意图唤起人们对非工业化、传统农业的想象。消费者中心批评道:“我们认为,企业的名称、产品的描述和表现,不应暗示某种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的生产方式。比如,乳品或肉类产品不应使用牲畜在草地上自由生活的形象,这会让消费者产生错误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