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英语 日语日语 韩语韩语 法语法语 西班牙语西班牙语 意大利语意大利语 阿拉伯语阿拉伯语 葡萄牙语葡萄牙语 越南语越南语 俄语俄语 芬兰语芬兰语 泰语泰语 丹麦语 丹麦语 对外汉语 对外汉语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德语阅读 » 德国文化 » 正文

德国景点:瓦茨曼峰游记

时间:2013-10-21来源:互联网 字体:[ | | ]  进入德语论坛
(单词翻译:双击或拖选) 标签: 德国景点
 

上图:遥望瓦茨曼峰 来源:picture alliance / WILDLIFE

上图:瓦茨曼峰锋利的山脊 来源:picture alliance / Franz Pritz / picturedesk.com

 

 
瓦茨曼峰(Watzmann)虽然不是德国最高的山峰,却是最美的一座。
月色朦胧中,我们就匆匆离开了瓦茨曼小屋。当时还不到七点。山路陡峭,但并不艰难。9点钟,我们就已经在海拔2651米的高角峰(Hocheck)休息了。黄嘴寒鸦在脚边飞来飞去,拣拾面包渣。我女儿约翰娜的裤子上已经出现汗水形成的盐渍。
我们的目标是瓦茨曼峰。虽然以它海拔2713米的高度,算不上德国最高峰,却是最美的一座。每次我们从贝希特斯加登遥望它那迷人的剪影,都会神往不已:右边的山峰像是有着尖角的金字塔形,稳坐在宽阔的底座上。左边是深深的冰斗,将大小瓦茨曼峰隔开,冰斗中一些锯齿形的山岩倔强的指向天空。人们称其为瓦茨曼的孩子们。
我们低估了此程的难度:高角峰只是三座山峰中的第一座。从高角峰往前,开始一路下行,而后再次抬升到2713米的中部山峰,而后就是大自然的又一个玩笑:再次下行,而后攀上海拔2712米的南峰。
“终于登上顶峰了,这个念头我已经反复了五次”我20出头的女儿说道,“难道还会有什么波折?”
粼光闪闪的山脊
登上南峰花了我们三个小时。这一次我终于亲身体验了我总用来形容危险行为的说法——“临渊而行”。一边是瓦茨曼冰斗切削出的陡峭悬崖,即便是盛夏,山脊上也有冰雪覆盖。而另一边也是万丈深渊。尤其让人魂飞魄散的是名声在外的瓦茨曼东坡。这里的山体猝不及防的陡然下降,似乎看不到尽头。陡峭的深渊一直延伸到2000米下幽暗的国王湖(Königssee)
山脊上的大部分路程都有钢缆保险绳。我们在这里行走好比攀岩。每走一段,都会听到约翰娜把保险扣扣入新一段保险绳的咔嗒声。期间,我们走过了一块岩壁,1923年两位登山客在这里坠崖。在这高山上,这可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记忆。
最糟糕的一段路,完全没有保险绳。山脊在这里开始上升,并变得更窄。一开始山脊有人行道那么宽,最后就只有一尺来宽。害怕也没用,只能硬着头皮向前了。走到这里是不能回头了,因为回去的路也不会比眼前的路更轻松。约翰娜目光一闪,弯下腰鼓起勇气向前走去。
12点,我们到了南峰的峰顶十字。前方向下,是石头海(Steinernen Meer)光秃秃的岩石。登顶记录册已经破旧不堪,天空中聚集起一团乌云。我们的峰顶休息也只好匆匆结束。我可不想在这些光秃秃的岩石上遇上一场暴风雨。没有树木,也没有灌木能为我们提供遮蔽。峰顶十字上密布着保险钢缆。可以想见这里的风会有多么猛烈。
下行线路就简单多了。为了标明线路,每隔一段就会有石头被做上标记。在这些记录点之间,是碎石或山岩。下方雪地上的一些斑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走进一看,原来是一群岩羊。它们安静的趴在那里,用残雪为自己降温。
小麦啤酒
路上我们交谈的不多。约翰娜拿出耳机,开始听有声读物。过了一会她说:“这是个有趣的体验。不过我已经没兴致了,却不得不走下去。毕竟没别的选择。”
将近4个小时后,我们穿过重重溪流和大片的碎石走到山脚。眼前就是维姆巴赫格里斯(Wimbachgries)。这是一片特殊的景致。让人感觉不是身处德国,而是在加拿大。山上的溪流形成一片宽100多米的河滩。碎石中长出山松。光秃秃的山岩让人想起落基山那些令人惊叹的山峰。
为了保护维姆巴赫格里斯的美丽,当地不允许汽车驶入。甚至连山地自行车也被禁止入内。而对我们而言,这意味着还得再走两小时。虽然已经步履蹒跚,但至少再没什么艰难险阻了。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些散步的游客。出发整整10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自然之友小屋,这也是我们离开瓦茨曼小屋后看到的第一栋房子。我们终于可以坐下来畅快的猛灌小麦啤酒。
约翰娜向上看去,不可置信的问到:“我们是从那里下来的?”宏伟的瓦茨曼峰以无可阻挡的力量压向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战战兢兢走过的整条山脊。这条远在天边的细线蜿蜒转折,令人惊叹。我应该为女儿拍张照,就在她征服的山峰前。
第二天她说道:“我从此无所畏惧。我曾站上瓦茨曼峰。”
顶一下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键词标签
热门搜索
论坛新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