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在莱比锡有多大影响?这个问题还不知道怎么测试才好。记得有两次,我们故意在街上评论身边的人——FM,你左边那位,可真是美女,很漂亮!XW,你身边走过的那位帅哥,好帅呀!我们希望我们的搞笑对话被别人破译,可是无人应答。而我们也沉浸在自娱自乐之中。后来碰到一位学习世界语的同学,他讲了他的类似搞笑经历,他和他的前女朋友都学习世界语,平时他们会用世界语在任何地方谈论任何事,而不会担心被人听走秘密,或者影响别人太多。汉语,可以算是一种秘密语吗?
不过,也有失算的时候。一位朋友说,她的另一位朋友跟德国男朋友走在街上,一路肆无忌惮地用汉语讨论着各种事情,以为别人都听不懂。结果到了一个红绿灯前时,身边的路人突然用汉语问他们:“你们的汉语很好,你们的老师是谁?”问话的居然是一位德国人,碰上中国通了。
我自己也碰到过这样的事。有一次我在一家书店前看书,旁边的人突然向我打招呼:“你好!”我赶快回应:“你好!”顺便用德语夸一句:“你的汉语真棒!”他 居然用汉语接起来,说,哪里,我是自学的,所以不那么好。我告诉他,孔子学院就在旁边,你可以经常去那里找中国人聊天,说汉语。他们都很热情,如果你愿意,他们会为你安排合适的班学习汉语。他高兴极了,说一定会去的。
德国的汉语元素,早就在经济方面有所展现。最典型的要数T恤衫上印的汉字了。这里几乎所有商场里,你都能找到印有汉字的体恤衫。但是,有的上面印的“汉字”很奇怪,远看是汉字,仔细一看,从来没见过。更多的情况是,印有两个三个汉字,都没有错,甚至很漂亮,但是组合在一起,完全没有意思。日文?不是,是简化字。搞怪吧!至于商场里到处都是汉语标志语,如“兰蔻专柜”、“免税”等,到处都是。
不久前见到两位中国老师,教汉语的,其中一位书法特别棒,所以教书法课。据他说,学生学习书法,主要不是要达到某种艺术高度,而是为了在自己的工业设计里加入汉字的元素,以达到国际化的目标。西方世界,对产品的国际化要求很高,如果能充分融合更多的文化,就尽量满足这种好奇心。难怪汉语会在德国有市场,原来德国人很机敏的,他们很早就嗅到了中国的味道,要在对中国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形。昨天去农贸市场,卖香肠的农民居然用汉语介绍他们的香肠。我在这里近两年了,德语学得很差,但是一个词据说很地道:Hallo!
所以,见面打招呼已经习惯了Hallo,跟中国人也这样了。结果倒忘了用汉语打招呼,反而是德国人经常冲着我说:“你好!”尽管只是一句,但是也很友好了。有时候他们也会用日语或者韩语打招呼。可是得到的回复,一般都是Hallo。这就奇怪了!一位德国朋友很沮丧地对我说,他找不到可以一起说汉语的中国人,因为中国人一般会跟他们说德语,如果不会德语,也会说英语,很少碰见有人说汉语,即便他会汉语。我告诉他,我说汉语,我很自卑,因为我好像很笨,学不会德语,甚至连英语也说不了那么好。他表示理解,但是不赞成,说:“你干嘛自卑,你看,我汉语这么差,我坚持说汉语。那么多德国人,他们不会说汉语,也不会说英语,他们只说德语,但是骄傲的很。最令这位哥们儿气愤的是,有一次,他可碰见了一对中国夫妇,冲着他微笑着走过,当要擦肩而过时,他用汉语向他们问好,但那是得到的回答却是德语的。并且,他们根本不理会这个说汉语的德国人,马上收住了脸上的笑容。至今,他每次见到我,都要探讨那对夫妇的的心理。
在火车上、商店里,到处都会碰到有趣的朋友冲我们说:“你好!”但是多数时候说的是:“腻浩”,或者“妮浩”,有的竟然是“宁浩”,拉着长音儿。看起来汉语的影响在越来越大。不过,汉学系的学生还是有反映说,他们的同学觉得他们有点特别,因为他们选了学汉语。或者有的人呢的感受相反,他常被人说,你很特别,所以建议你去学汉语。无论如何,中国在一点点变得越来越不那么特别了。现在,我也在努力到处说“你好”,只要有人对我笑,我就对她/他说:“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