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德国街头的人有时会注意到,数百年的青砖甬道上,一些石块被替换成铜砖,上面写着一个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金色的铜砖边常常静卧一支鲜花,在蓝天下静静绽放。这些铜砖被称作“绊脚石(Stolpersteine)”,纪念的是百年前在此生活和工作过、在纳粹时期被驱逐和杀害的犹太人。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隐隐还沾着血渍的足迹赤裸裸地暴露在德国的大街小巷,无声的提醒着人们历史的斑驳往事。是的,总有些历史不容忘却。1月20日就是这样一个日子——对于德国尤其如此。(右图:马格德堡,被玫瑰围绕的“绊脚石”纪念铜砖 来源:picture alliance / ZB)
1942年的这一天,十五位纳粹高级官员在柏林万湖边的一座别墅里召开了“万湖会议(Wannsee-Konferenz)”,讨论“犹太人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的具体细节和执行方式。正是在万湖会议上,纳粹商讨了有系统的犹太人种族灭绝大屠杀。所谓的“解决方案”共涉及一千一百万犹太人——也就是当时欧洲几乎全部的犹太人口。纳粹计划将他们驱逐到东方强制劳动,以摧毁他们的健康和生命,而幸存下来的最后一部分人将遭到屠杀。
各地的犹太人遭到大规模搜捕,被货车运送到集中营。有工作能力的人被筛选出来,而其余人则直接遭到屠杀。战后盟军缴获的会议纪要揭露了阴谋的落实方式:强制劳动的犹太人“大部分无疑会通过自然减少的方式消灭,最后还能留存的生存能力最强的那部分人,则必须以相应的方式处置,以免他们以后繁衍出犹太人的后代。”
纳粹当政期间,受难的犹太人总数高达六百万人。
对面惨烈的历史,德国人把自己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多年以来,德国政府、学者和民众以史为鉴对民族良心的拷问不曾停歇,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和告诫丝毫不曾松懈,对受害犹太人的悼念更从未止息。(右图:一位老人正在阅读万湖会议纪念馆中的历史资料 来源:picture-alliance/ dpa)
当年举办万湖会议的别墅如今被改造成了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陈列着沉甸甸的历史,对公众免费开放。在别墅底层的房间人们可以看到常设展览“万湖会议和欧洲犹太人大屠杀”,并置备了珍贵的图书资料室。青少年团体和班级可以来到纪念馆,跟随经验丰富的讲解员一起,参观学习纳粹迫害犹太人的历史;这里也有为成年人设立的研讨培训等进修活动。
不仅万湖会议原址,德国各个州都分布着大量的犹太人纪念碑、纪念馆、博物馆、档案馆以及教育基地。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算是柏林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群(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该纪念碑群位于柏林市中心,紧邻德国议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占地1.9万平方米,有2711块高低长短不一的石碑组成。块块石碑犹如肃穆的墓碑,灰黑色的石林波涛起伏,置身其中的游客会产生不确定的、容易迷失方向的担忧。纪念碑下面是地下档案展览馆,这里收藏着纳粹时期犹太民族家破人亡的悲苦历史。在柏林市中心见到如此大规模的纪念碑群,不能不令人体会到德国对历史进行深刻反思的决心。(右图:位于柏林市中心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群 来源:picture alliance / picture alliance)
1月27日是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也是德国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日。每逢这一天,德国所有政府机关都降半旗,表示不忘历史,以儆后世。深切为犹太人的命运多舛感到痛心之余,德国人自我批判的勇气亦令人感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