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开始?毫无头绪!——突然之间,一切都为时已晚:德国很多大学都组织了“写论文之夜”(Lange Nacht der Hausarbeiten),帮助大学生克服已经病入骨髓的拖延症。
门厅里弥漫着咖啡的味道,路牌将学生们引导到杜塞尔多夫大学的学生咨询处。这里正举办有关拖延症和时间管理问题的讨论小组,以帮助学生自觉完成作业,而不是一拖再拖。
多尔斯(DulceGorigoitia)也有作业要写:她要写一篇15页的论文分析西班牙十四行诗。论文的题目是:“爱情主题是否适合每行11个音节的14行诗?”这位罗马语言文学系的学生有两个月的时间,不过在交作业之前还有考试要应付。交作业的倒计时仍在继续,如今只剩下三周时间,但她只完成了引言。“这是我的第一篇论文,我根本不知道从哪里着手”,这位23岁的女孩说。
很多事都会分散她的注意力:购物、做饭、打扫卫生——只要不坐在写字台前,她什么都愿意干。在“写论文之夜”她内心的抵抗终于投降。
这个活动在德国已有多年历史,如今有20所高校参加了这个从周四晚间到周五早上的活动,在这里学生们要下笔开始完成他们搁置已久的作业,同时也会得到一些对付拖延症的建议。一些大学图书馆专门为此通宵开放。
学生们会在推特上发布自己的进展。他们会在深夜用#lndah的标签从座位上发布照片和推文。
有些学生在这一晚动力满满,甚至会提前用毛巾在图书馆占座位(译者注:德国人习惯在海滩的躺椅上放毛巾占位置。)
仅仅在杜塞尔多夫大学就有大约200名学生参加了写论文专题讲座,学习如何正确的在论文中引用他人作品,如何处理参考来源等等。在单独指导中,这些患有拖延症的学生还会接受自我管理、论文结构、查阅资料、论文形式方面的指导。
拖延症就是自我回避重要任务。按照心理学专家安杰丽卡·乌特克(Angelika Wuttke)的说法,拖延症会造成内心矛盾、愤怒和自怨自艾。乌特克已经是第三次在杜塞尔多夫大学针对拖延症组织心理咨询活动了。最常见的问题是:“学生想开始写作业,却不知道从何入手”。乌特克研究拖延症已经有25年。“这个问题在大约7年前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她说道。这要归因于当年的学制改革:过去的大学生想学多久都可以,而引入学士和硕士学制之后,大学学习被设定了年限。“如今的大学生被施加了新的压力,所以就出了问题”。
多尔斯觉得“写论文之夜”很有用:“指导员在论文的组织方面给了我很大帮助”,她说。现在,她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想法付诸纸面了。在参考书指导咨询中,她学会了如何查阅资料。当她接受时间管理咨询时,最后一个问题困扰着她:我应该怎样在各个任务上分配时间?在面对面的咨询中,指导员萨宾纳·米勒(Sabine Müller)为她列出了一周任务表,帮助多尔斯更好地安排时间。初稿、休息、润色。“如果能照此办理,我还能提前两天完成呢”。
接受指导后,多尔斯信心倍增,觉得自己终于准备好开始写作业了。在那之前,再喝最后一杯咖啡。在凌晨的几个小时里,学生们查阅资料,在电脑键盘上敲论文。万事开头难,只要克服了拖延症,很多事情就水到渠成。
一个学生在推文里写到:
不知不觉中,不是你写论文了,而是论文在写你。